“冬至”已过,数九寒天正式拉开序幕,新一轮冷空气马上杀到,北京的天气“冻”真格,晴冷模式将继续霸榜。这也是鼻炎患者难熬的季节,出门遛弯迎接你的不是清新的空气,而是持续的喷嚏、流清涕、鼻痒和鼻塞。
为什么气温降低鼻炎就容易卷土重来?根据中医理论,头部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汇聚于头部,鼻位于头面部中央,为人体清窍之一,气血多聚之处,风寒邪气侵袭,头部首当其冲,气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凝则不通,则出现鼻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甚至嗅觉减退、失眠等症状。
接下来,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医师,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及日常调护方。常用补益肺脾、祛痰通窍等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石菖蒲、藿香、佩兰、辛夷、苍耳子、石菖蒲、白芷、路路通、桑白皮、石膏、细辛、黄芩、薄荷、乌梅等。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辨证施治。此外,可辨证使用相应的中药汤剂煎煮,外用熏鼻或清洗鼻腔。
目前,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治疗鼻炎已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有针灸、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通过穴位的刺激作用,激发和调动经络气血的传导,直达病处,缓解患者的症状。针灸。常用穴位:印堂穴、迎香穴、合谷穴、风门穴、肺俞穴、足三里穴、脾俞穴等。耳穴圧豆。取耳穴:内鼻、肺、外鼻、额、内分泌、风溪、肾上腺。肾虚者加肾穴;脾虚者加脾胃穴。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次按压2~3分钟,以耳穴发热或出现热痛酸胀感为度,贴压3天,换另一侧耳廓,两耳交替,7天为1疗程。穴位埋线。常用穴位: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风门(双),足三里(双)。穴位埋线可以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慢性、顽固性鼻炎患者。
日常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过敏源,防寒保暖,居处通风,预防感冒。2.忌食容易刺激呼吸道粘膜的寒凉、生冷、辛辣之品,平时注意多吃补益脾肺的食物,如山药、大枣、龙眼肉、莲子、薏苡仁等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C及维生素A的蔬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白菜、胡萝卜等。3.经常清洗鼻腔,避免病毒、细菌寄居,可使用推摩法进行鼻部日常保健,用左右两手的中指放置在鼻梁两侧,顺着鼻梁用力向上推至神庭穴(发迹边缘),接着向下推至鼻翼旁,推摩速度宜快,每次一百次左右,使鼻腔内有温热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