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中关村医院
呼吸康复中心的一位患者
入院时,我的状态是:气管切开、呼吸困难、各种插管、高血糖、无法活动甚至无法语言交流;
入院后,这里的医护人员为我做了全面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初期我不能坐立,会头晕眼花,血压下降,生命体征出现各种异常;
护士先把床头抬高,让我慢慢适应高角度的状态,或者把腿搭到床下,起初很累,我坚持不了多久就要躺下休息。护士一直在鼓励我,慢慢的,我可以躺着举起小克重的哑铃锻炼肌肉,在病房里、走廊间缓缓挪动;
一个月后,我出院了......
影像留下了住院时的记忆
每一句暖心的鼓励
每一次训练的进步
还有细心的呵护与尊重
住院期间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在这里
每一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暖心的护理服务每天都在上演
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护理团队共有护士15人,专科护士7人,具备丰富的危重护理经验和专业技能。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护理服务,科室开展一系列举措,全方位助力患者呼吸康复。
这里有
医护康一体化的专业团队
医生结合病情给出专业判断,护士实施呼吸专科康复训练,康复技师评估,三者分工明确,实时沟通联系患者的康复动态,保障患者的康复进程,以达到康复最优化。
这就是呼吸康复中心由医生、护士、康复技师共同组成的,具有呼吸科康复特色的一体化团队。
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
开展个性化康复能力评估
制定肺康复方案和日常康复活动计划
教会患者和家属掌握呼吸康复方法
培养患者养成日常锻炼习惯
为患者出院、居家自我康复管理打下基础
帮助患者实现从医院到家庭康复的无缝衔接
这里的护士
亦显“手工巧匠”本色
呼吸康复中心病房里,以患有呼吸疾病的高龄老年患者居多,而在老年患者中,又以多种疾病共存的患者为主。呼吸康复中心护士长刘丽芳介绍,每天会有近20名住院患者要进行呼吸机加高流量的治疗。
在护理工作中,压疮,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隐患,长期卧床或机体活动能力下降都会导致压疮的发生。而在呼吸康复中心病房中,无法自主呼吸、心衰竭、肾衰竭的患者,除了常见的身体骨骼突出部位出现压疮外,面部的压疮也是需要护理重点关注的地方。
对此,呼吸康复中心的护理团队自制呼吸机棉垫,提前做好压疮预防措施,而对于危重症、重症水肿患者来说,棉垫也能延缓压疮的发生。
对于腹泻或便失禁的患者,如果要在网上购买电收集器,价格十分昂贵,护士长刘丽芳便带领护理团队用胃肠减压器+吸痰不压性连管+钢管排气改装成一个简易的收集器,既能解决患者失禁性皮炎情况的发生,又能给患者及家属减轻很大的经济压力。
这里的护士
还很走“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个试验:
吸气➡️呼一半气➡️吸气➡️呼一半气➡️吸气➡️呼一半气......
如此循环往复,是不是感觉一直处在憋气的状态?实际上,这就是慢阻肺患者的常态。长时间对病情的恐惧和身体的明显不适,会给慢阻肺患者带来剧烈的心理变化,产生自责、易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外出学习期间,刘丽芳接触到了“正念疗法”,她意识到这种疗法可以对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和情绪有极大帮助。
她反复查阅资料,深入学习“正念疗法”,最终融入在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长刘丽芳解释说,一直处在焦虑和呼吸急促状态下,对患者术后或治疗后的预后及康复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利影响。对于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正念呼吸,体会呼吸的过程和变化,留意呼吸之间的停顿,无需调整呼吸,只是觉察呼吸,并且接纳当下呼吸的状态;呼入、吐出,感受气流在体内的更新。
这里的护士
还是“细节控”
你有没有观察过
病房里病床的床头角度
在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
这个角度必须严格保持在
30度角以上
这是因为老年患者咽喉部比较松弛,床头角度有问题的话,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吸。护士便在床头做好30度角的标识,并且对陪住人员进行专业的宣教。
而这种细节还体现在呼吸康复中心护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如何做合格的雾化?应该怎么漱口?流程怎么做才算到位?患者进入病房陌生环境后,健康宣教记不住怎么办?化验标本应该怎么留......通过录制各类宣教视频等方式,让患者真切感受到护理的温度。
除此之外,在节假日,呼吸康复中心的护理团队还会组织住院患者进行具有呼吸科特色的娱乐活动,如吹蜡烛、吹小球、呼吸操等,寓教于乐,既能让患者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又能将训练融入其中。
在中关村医院
护理不仅是治疗过程中的辅助环节
更是患者康复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支柱
以患者为中心
呼吸康复中心
将通过全面、细致、人性化的关怀
不断提升患者的整体医疗体验
优质护理服务行动
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