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
爸爸妈妈总有一双巧手
衣服坏了缝;铁锅破了补
接电路、修家具、垒墙补漏
......
“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物质愈发丰富的今天
许多传统的手艺人
也在用坚持诠释着“匠心”
缝补着岁月时光的情怀
而同样在“一针一线”中
守望且不断精进的
还有医生
即使创面千疮百孔
他们也愿为你“缝缝补补”
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从 2019 年到 2024 年,中关村医院外科与北医三院伤口治疗中心深度合作,通过送出进修、请进专家、线上培训、线下查房等多种方式,显著提升了医院的创面修复能力,为医院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继2021 年 12 月
中关村医院外科成功举办
“第一届中关村伤口治疗
(创面修复)知识培训班”后
经过五年发展与三年再积淀
在全院上下的协同努力下
2024年11月4日
第二届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
中关村医院成为
京津冀中西医结合创面管理联盟理事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伤口治疗中心主任张龙
为医院授牌
中关村医院副院长潘贵超致辞
他表示,中关村医院始终遵循国家政策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院创面修复人才的能力,积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控指标,加强多科室协作指导,一如既往为患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支持。
专家汇聚,共商创面“缝补”
新课题、新思路、新解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伤口治疗中心主任张龙,回望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以《新时代的创面修复学》,激发了听众对创面修复工作的兴趣,提升了创面修复从业人员的理论视野和工作自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伤口治疗中心护士长金梅,以《术后延迟愈合伤口的评估》为题,直观呈现了手术患者关切的痛点和手术医生极力避免的难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伤口治疗中心主治医师李云峰、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郭娴、中日友好医院外科副主任刘晓尧,分别就《从 IWGDF指南看夏科氏足诊疗》、《中医外治技术在伤口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足的常用中医药诊疗策略》授课。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伤口门诊护士长祝辰辰所带来的《医护一体化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伤口诊疗模式》,有效解决了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北京医院血管外科/肿瘤微创治疗外科护士长罗家音,以《构建医院-社区联动的医护一体化创面诊疗模式》,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打开创面修复工作的新局面。
中关村医院普外科主任林延明,以《中关村医院伤口诊疗工作开展现状&伤口卫生技术基本理论》为题,分享了中关村医院创面修复专业在蹒跚学步中不断成长的经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直面问题,破解难题
打开创面修复工作的新局面
中关村医院创面修复
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知识链接
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 CRW)是一类接受规范系统治疗后仍不能在预期时间内(4周)完成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修复的创面,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及预后差等原因,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难题之一。体表慢性难愈性创面多发生于糖尿病、创伤、血管硬化、静脉曲张、长期卧床等严重慢性病和急性损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