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中国肥胖地图出炉,哪个省的人腰更粗
2019-12-05

你有小肚腩吗?

先别急着收腹,因为现在腰粗的人真的不少。

在中国,肥胖已然不是个别人的问题。2017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

脂肪总是在你穿衣时彰显它的存在感,而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身材走形的烦恼,还在威胁愈来愈多国人的健康。

北方胖子多,就怪天太冷

2019年10月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敏团队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他们的依据之一是BMI。

BMI是衡量一个人胖瘦情况的重要标准,它的全称叫身体质量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目前,中国将普通型(全身性)肥胖定义为BMI数值达到28kg/m?(世界卫生组织的肥胖标准是30kg/m?)。

在这篇名为《中国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差异:来自2013-2014的全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的结果》论文中,研究者通过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开展的第三次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收集了174849名成人的数据。

到2014年,中国成年人的普通型肥胖率为14.0%,而在十年前,该项数字仅为3.3%。

从全国范围来看的话,男女的肥胖率差别并不大,中国男性的普通型肥胖率为14.0%,女性为14.1%。


差异较大的是地域之间。北京男女的普通型肥胖率均位居全国榜首,分别为26.6%和24.9%,这意味着每四个北京人里就有一个是胖子;而在肥胖率较低的海南,只有4.4%的成年男性偏胖。

总体来说,北方省市的普通型肥胖率要较南方省份高一些。这一点,通过地图能更明显地感受到。

在这张肥胖地图上,全国的肥胖率从北到南降低,北方的肥胖问题更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员王京钟分析说,南方人肥胖率低有很多原因,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是天气热导致当地人代谢快。

而纬度高的地区,由于天气寒冷,人们运动少,代谢也慢,更容易导致肥胖。

另外,饮食结构的差异也有很大的影响。

北方菜的份量大是出了名的,在知乎上,一个南方人提问“为什么东北菜的分量这么大?”,很多回答都提到了盛菜厨具:大盘、不锈钢盆、洗脸盆、一米口径的大锅…

这本质上也是拜天气所赐,在寒冷天气中,人们常常会吃更多、更高热量的食物,并储备成脂肪以应对。

啤酒肚,中国人招架不住的腹型肥胖

不过,光看BMI还不够。

很多中年人虽然体重正常,没有普通型肥胖,但内脏脂肪过多,体脂率超标,这往往会是腹型肥胖。

判断是否为腹型肥胖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腰围。如果中国成年男性的腰围大于90厘米或女性大于85厘米,就是腹型肥胖。

而中国人的腹型肥胖率要比普通型肥胖率高得多。早在2004年时,就有25.9%的中国人有腹型肥胖,十年后更是达到了31.5%。



就像老婆饼和老婆一样,虽然啤酒肚有啤酒两个字,但其实和啤酒并没有什么关系。中国人腹部肥胖率高,主要和体质有关。

根据研究,相比其他人种,黄种人更容易积聚浅层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因此,中国人的脂肪常常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变成苹果形肥胖;而白人更偏向积聚浅层皮下脂肪,也就是脂肪多堆积在腿部和臀部,肥胖的人看起来更像个梨。[7]

和普通型肥胖类似,腹部肥胖率也是呈现由北向南呈逐步降低的趋势。

不过,有小肚子比例最高的地区不是北京,而是天津,天津男性及女性的腹部肥胖率分别达到了54.4%及49.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成人有可能在为肚子上的赘肉苦恼着。

而腹部肥胖率较低的地区依然是海南和广西这两个地方,海南成年男性的腹部肥胖率是16.5%,广西成年女性的腹部肥胖率则为17.7%。比例差不多只有天津地区的三分之一。

不只是身材,肥胖还影响你的健康

研究人员估计,在2004到2014年间,中国普通型肥胖率增长大约90%,腹型肥胖率增长超过50%。[1]为什么肥胖率上升这么快?

答案很简单:吃得太饱了。

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发布时,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指出:中国居民“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的粮谷类食物摄入量基本稳定,而增长最明显的就是油脂和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脂肪摄入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炒菜用油过量、食用过多油脂烹调的面点、高脂肪零食以及肉类食品摄入过量。[8]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饮食习惯也导致了很多国人偏胖——杂粮吃得少。

《柳叶刀》在今年4月发布了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分析,其中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存在三个问题:盐太多、水果太少和全谷物太少。[9]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白面都是精制谷物,去掉了膳食纤维,消化快,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而与平均体重增长同步的,是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提高。

肥胖是撬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一个“支点”。中重度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会让发生冠心病、高胆固醇的风险提高。

医学界把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称为“死亡五重奏”。

此外,肥胖也会带来患癌风险。

目前已经明确发病率可因肥胖而升高的癌症有:子宫内膜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脑膜癌、胰腺癌、 肠癌、胆囊癌、乳腺癌(绝经后) 、卵巢癌、甲状腺癌。[10]

而在肥胖带来的众多疾病中,糖尿病是影响中国人最明显的一种疾病。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中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1]

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近日公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中,全球约有4.63亿成人患糖尿病(20-79岁),而这其中有1.16亿患者来自中国,占比达到了2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13]

同时,糖尿病的未确诊率非常高。在医疗设施相对完善的美国、德国,糖尿病患者的未确证率都达到了38.2%和47.6%,而其他多数国家的未确证比例甚至更高。

这意味着,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机会。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肥胖的危害,办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卡,但在工作、房贷等各种各样的压力下,还是会有很多人忍不住在深夜点份外卖,用烧烤、炸鸡、奶茶来缓解一下俱疲的身心。

至于减肥,那是明天开始的计划。

参考资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health-topics/obesity-and-overweight

[2]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 03).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Retrieved from http://www.cem.org.cn/attachment/down/id/76/aid/10994

[3] Xiao Zhang, Mei Zhang, et al. (2019, 10).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Adult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2013–2014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4] 张旭静.(2015, 10). “中国肥胖指数”阶段发布:东北是肥胖聚集区. 人民日报海外版. Retrieved from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10/30/content_1627292.htm

[5] 殷钰. (2018, 08). 东北菜为什么份量那么大. 网易浪潮工作室. Retrieved from news.163.com/18/0813/00/DP24979400018M4D.html

[6] N. John Bosomworth. (2019, 06). Normal-weight central obesity Unique hazard of the toxic waist. Can Fam Physician. 65(6), 399–40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738397/

[7] Sniderman A D, Bhopal R, et al. (2007, 02). Why might South Asians be so susceptible to central obesity and its atherogenic consequences? The adipose tissue overflow hypoth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6(1), 220-225.

[8] 新华网. (2015.07). 我国居民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30%. Retrieved from http://shenzhen.sina.com.cn/eat/news/2015-07-08/details-ifxesfuc3592924.shtml

[9]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2019, 05).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0041-8/fulltext#seccestitle70

[10]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besity and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obesity/obesity-fact-sheet

[11] 国务院. (2019, 07).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国发〔2019〕13号. Retrieved fro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

[12] 龙瑶莹. (2017.12). 全球4.25亿人罹患糖尿病,三分之一患者在中国. 网易数读. Retrieved from http://data.163.com/17/1207/16/D52M9NAN000181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