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陌生的“我”
2019-08-18
  “啊!这是谁?”

静谧的夜晚被一阵惊呼声划破。洗手池前一名中年男子瞪大了眼睛望着镜子,今天镜中的自己竟然如此陌生,眼睛、鼻子、嘴巴都还在,但却分明是另一个人——一个陌生人。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人换了脸?还是机缘巧合与某某灵魂交换了?


您可能以为上述情节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殊不知这是真真正正在现实中发生过的医学案例。上世纪60年代,医生BensonGreenberg就曾描述过类似病人,一名患者在一次一氧化碳中毒后失明了,幸运的是他的视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恢复后的他能够看到3毫米的细小物体,能够从一张纸上准确地捡起细线。但奇怪的是他不能识别自己刚刚写下的字母或数字,不能分辨出家人的面孔,甚至不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这种奇怪的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视力恢复如常却分辨不出身边最熟悉的物和人呢?

看到并认出眼前的事物,这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的事情,这个过程看似轻松无比,但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我们通过眼睛捕捉到眼前物体的外观信息,经过视觉通路传入信息接收站——枕叶视皮层,这时我们的大脑便得知眼前的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初级且零散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对于准确识别出眼前的物体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接下来的这一步至关重要。信号接收站会迅速通过错综复杂的神经纤维将接到的信号传达给大脑深部的信号加工站——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与学习、记忆、情感等方面都息息相关,它会将接到的信号进一步分析、整合,并对其产生情感联想,来分辨所见究竟是何物,并判断出是否是之前所熟悉的。上述过程在医学上称之为视-边缘联系,即视联合皮质-下纵束-海马通路。“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就很好的诠释了上述生理过程,即见过或吃过梅子的人再次见到梅子,即使不吃,也会口中泛出酸水,而从未见过梅子的人因为边缘系统未储存相关记忆,故不会有这种反应。如果一个人见过梅子,但他的信号接收站(视皮层)与信号加工站(边缘系统)之间联系纤维受损,视觉信号传递不畅或受阻,加工站就不能分析和整合信息,他同样也不能辨认出眼前的梅子,不会有口泛酸水的这种反应,这在医学上便称为视觉失认。

了解上面这一生理过程,篇首的奇怪病例也就不足为奇了。该患者就是患了视觉失认症,作为信号接收站的“枕叶视皮层”与信号加工站“边缘系统”的联系纤维受损,在看东西时他的大脑只完成了信号接收,而无法完成信号分析整合,所以这类病人可以轻松描述出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但却不知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但却觉得很陌生。

其实视觉失认只是失认症的一种,失认症还包括听觉失认、触觉失认、体象障碍等,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听觉失认的患者听力正常但却不能辨认手机铃声、动物叫声、钢琴声等,触觉失认患者在闭眼后不能通过触摸辨别牙刷、筷子、钥匙这些日常用品。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大脑的某些传导纤维受损,使感受站接收到的信号不能顺利地得到加工站的深入分析、整合,从而造成各类型失认症。


目前医学发现,导致失认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脑血管病,其次亦可见于外伤、各种理化因素,如一氧化碳中毒等。部分患者通过规范的诊疗之后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所以,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类似的失认症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大脑发出的警报,极有可能是颅内病变的表现,需要立即到附近医院神经科接受进一步检查,进行规范诊疗。这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 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