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影灯下,每一次麻醉操作都是与生命的对话。近日,中关村医院麻醉科团队成功为一位 81 岁高龄女性患者实施了清醒下气管插管术-患者因舌癌术后放疗导致严重困难气道,麻醉护士凭借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配合医生完成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实现 “零呛咳、零应激”,为患者生命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这位患者有着复杂的病史:舌癌根治术后经历 30 次放疗,口咽部瘢痕挛缩、会厌移位。经专业评估,她的气道状况堪称 “双重禁区”—— 张口度极小、口咽部解剖结构异常,喉镜暴露几乎不可能;传统全麻快速诱导后可能出现通气困难,一旦插管失败将导致窒息。同时,81岁高龄、高血压3级、轻度心肌缺血,让她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度极低,麻醉风险远超普通患者。清醒插管,成为了这场生命保卫战中唯一的安全通道,却也对患者配合度与团队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
面对挑战,麻醉护士从术前就开启了 “双轨并行” 模式。一方面,通过 “闻花香 - 吹蜡烛” 的趣味呼吸训练,配合插管流程演示,逐步消除患者对清醒操作的恐惧;另一方面,配合麻醉医生完成环甲膜穿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精准把握用药时机,提前静注右美托咪定,辅以适量静脉镇痛药,监测呼吸循环及脑电双频指数,警惕呼吸抑制,让患者处于清醒并无痛的状态。
当操作开始,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生死。麻醉护士与医生默契配合:采取合适体位,抬高下颌,为纤支镜开辟通道;当纤支镜接近声门时,轻压环状软骨,使声门暴露面积瞬间增加 40%,助力医生顺利完成插管,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患者耐受良好无呛咳。监测仪上的每一个数据波动,都是生命发出的信号。麻醉护士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气道压异常,迅速排除梗阻风险;面对可能出现的过敏性休克、恶性高热等危机,标准化急救流程随时启动,以专业操作与死神抢夺时间。
气管插管成功保证了后续手术顺利完成,而手术结束并非终点。麻醉恢复室里,麻醉护士继续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依据专业评分系统,她们如同精密仪器,不放过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任何细微异常;针对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方案精准匹配患者需求。康复宣教与随访工作,更是将关怀延伸至院外。患者清醒后的那句“没想到一点都不疼,也没觉得难受”,正是对这份专业与温情的最好回应。
在这场高难度的手术中,麻醉护士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完成了这次高难度的挑战,她们已成为手术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精准评估力摸清病情,以技术协同力突破难关,靠危机预判力化解险情,借人文沟通力温暖人心,她们以专业为刃、以仁心为盾,在无影灯下书写着生命的奇迹,也为医院在复杂病例救治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