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1年,我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北京市出入境人口众多,每年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且90%以上的病例为恶性疟,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为脑型疟,威胁生命。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疟疾的关键。值此疟疾日之际,希望通过宣传,提高公众对疟疾防护与及时就诊意识,减少危重和死亡病例。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导致的热带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极少数情况下,输入含有疟原虫的血液或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也会致病。
疟疾的流行地区: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其次为南太平洋群岛国家,且主要流行恶性疟;美洲、中东、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流行间日疟。
疟疾的潜伏期:根据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不同,可引起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罕见的诺氏疟。自国外流行区回国的病例大多数在一个月内发病,恶性疟一般在2周内发病。
疟疾的临床表现: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和出汗。发热时,体温可高达40℃,几个小时后会大汗淋漓,出汗后体温恢复到正常。但也有一些疟疾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有发热伴疲倦、头疼及全身酸疼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也有发热伴腹泻和发热伴昏迷等症状。
疟疾的预防。警惕疟疾感染风险:境外旅行先咨询,到疟疾高流行区旅行,须注意疟疾感染风险。归国发热速就医,主动说明境外旅居史,避免漏诊误诊。
户外防护三要点:长袖衣物防叮咬,蚊帐隔离+驱蚊药物双防护,清除积水灭蚊虫。症状识别要牢记:周期性发冷、高热、出汗是典型症状,误诊拖延危及生命。
科学治疗防重症:确诊疟疾后全程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杜绝自行停药,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疾患者不献血: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病区旅居史或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