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药香绕指尖 智慧绽春光丨过敏季里的中医文化“香”遇
2025-04-03

药香绕指尖 智慧绽春光过敏季里的中医文化“香”遇

 

当北京连续第三年荣登 “中国花粉过敏城市” 榜首时,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医师丁莎,带着传统称量工具和精心调配的八味药材配方,踏入校园。近日,在中关村中学知春分校举办的 “古风防敏课堂” 上,学生们亲手制作防过敏香囊,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对话。

 

理论课堂

古今智慧的交融碰撞

丁莎医生以《黄帝内经》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一经典理念为切入点,巧妙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过敏反应的中医机理。据《本草纲目》记载,“春月宜佩芳香,避秽浊之气”,古人将过敏现象称作 “风邪袭表”。听到这里,不少同学惊叹道:“原来古人早就用上‘中药口罩’了!” 丁医生进一步介绍,八味药材配方里,艾叶的挥发油成分、苍术的燥湿功效、冰片的透皮吸收特性,都得到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印证。这看似普通的香囊,实则是春季抗过敏的天然屏障。

 

实践教学

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

在实践环节,40 份香囊制作材料瞬间被学生们争抢一空。丁莎医生带来的戥子成为全场焦点,这种古朴的称量工具,精准度竟然能达到 1 克。同学们惊讶地发现,1 克冰片对香囊功效起着关键作用,多一分则辛烈刺鼻,少一毫便功效尽失。大家纷纷感慨:“古人称量的精准度,丝毫不输现代科技!” 当走廊里弥漫着艾叶与薄荷混合的阵阵清香时,这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课,已经悄然完成了文化基因的传递。有学生把香囊系在书包上,笑称这是 “史上最文艺的防敏装备”;还有人主动查阅《本草纲目》,探寻更多的 “古人智慧”。


在这个春天

学生们亲手制作香囊

将其化作坚固 “防敏长城”

 

传统药材散发的迷人芬芳

承载的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现代表达

更是文明传承的生动例证

 

丁莎医生说

“最好的文化传承

就是让孩子们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触摸到文明的脉络

 

这场发生在过敏季的文化实践

是中医药文化与校园的美妙相遇

正在书写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 “青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