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烂漫正当时 过敏危机莫轻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然而,对于全球约 20%-30% 的人群而言,春天却成了一场 “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已超 2.5 亿,其中 60% 的患者在春季症状会明显加重,而这与植物花粉密切相关。
过敏的机制与症状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错误攻击”。免疫系统误将花粉视为“入侵者”,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发打喷嚏、流涕、眼痒等症状,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1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小时。
易感人群与常见过敏原
易感人群包括遗传易感者、免疫力失衡者及有湿疹、哮喘病史者。
常见的过敏原种类繁多,令人防不胜防:
1. 植物花粉:树木花粉(3-4月):在北方,柏树、杨树花粉最为常见;而南方则多见杉木、木棉花粉。草本花粉(4-5月):蒿草、葎草等风媒花粉极具“杀伤力”,它们能够借助风力传播至300公里之外,让人防不胜防。
2. 尘螨与霉菌:春季湿度回升至60%-80%,为尘螨的繁殖创造了绝佳条件,床垫中的尘螨数量可激增3倍。其排泄物中的蛋白酶是极强的致敏原。此外,空调滤网中积存的霉菌孢子,会随着暖风四处扩散,引发持续性咳嗽。
3. 紫外线与温差刺激:春季UV指数较冬季升高50%,皮肤屏障受损者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同时,昼夜温差若超过10℃,还可能诱发冷空气过敏性鼻炎。
应对过敏的策略
面对过敏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可以从预防与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
1. 预防隔离:外出时务必佩戴N95口罩,家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有效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还可通过“花粉地图”APP实时查看所在区域的花粉浓度,以便提前做好防护。若对尘螨过敏,建议将家中湿度控制在50%以下,从源头抑制尘螨繁殖。
2. 药物治疗:
一线用药: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起效迅速,1小时内即可发挥作用,且嗜睡副作用较一代降低80%。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强大的局部抗炎作用,建议在过敏前2周进行预防用药。
进阶方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鼻塞型过敏效果显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则适用于中重度持续性过敏,不过需皮下注射。
3. **免疫调节**:脱敏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每日含服标准化过敏原提取物,如桦树花粉制剂,持续3-5年,可使60%的患者症状减轻70%。
常见误区
在应对过敏的过程中,还需警惕一些常见误区:
1. 症状消失即可停药:在花粉季,应持续用药至过敏原消失后2周。若立即停药,会大大增加症状反复的风险。
2. 长期用激素会依赖:鼻用激素生物利用度<1%,只要正确使用,不会导致全身副作用,无需过度担忧。
3. 过敏是免疫力低下:过敏的本质是免疫紊乱,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加重病情。
在这个春天,做好防护,与春天温柔相拥,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