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30年扎根临床一线 她是不断前行的“拓路者”
2025-01-14

30年扎根临床一线 她是不断前行的“拓路者”

 

在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一个个响亮的荣誉有序排列着,2019年,科室获授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示范单位;是北京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二级医院;海淀区呼吸慢病创新管理示范中心;海淀区重点建设学科等。每一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关于奉献与奋斗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必然少不了她的名字,呼吸康复中心主任——孙丽。

披荆斩棘科室快速发展的二十年在我接手时,呼吸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科室,它与心内科共同归属于内一科,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非常少。2005年,孙丽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来到中关村医院,承担起科室组建的重任。2006年8月和9月,中关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相继成立,以一个独立科室的面貌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金字塔尖并非触手可及,2005~2025在孙丽主任的带领下,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打磨专业,精进服务,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每一步都掷地有声。呼吸系统的疾病无论是慢性病还是呼吸道传染病都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科室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的治疗手段,让医院呼吸科的诊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呼吸康复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 、B超引导下胸膜活检术、CT引导下肺穿术、支气管镜下灌洗及肺活检术,极大提高了疑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了肺功能室、多导睡眠检测室,科室的呼吸系统辅助检查更为完善。除了业务范围的扩展,面对患者时,孙丽主任也在不断为科室人员树立着榜样。例如,ICU的病人因为气管插管无法与人交流,她便嘱咐护士长买来写字板和卡片,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图片,方便与患者交流。

乘风破浪,不断积蓄力量的拓路者。在整个组建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是个重头戏,不健全的知识体系、不规范的科室制度,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回想起来,我那时候的状态是时刻高度紧绷的。

哪个瞬间让您感觉,科室已经从“走起来”进入到“跑起来”的阶段了?孙丽主任说:“规范医疗行为,保证了无论是平时,还是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我们科室的医生可以独当一面了,我的手机极少在半夜响起,让我来医院参与抢救了”她自豪地笑起来,想起最初熬过的艰难时光,似是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然而她还是会嘱咐大家,“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病人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20年的时间,中关村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丽主任是见证者,是参与者,是拓路者。孙丽主任是在规范且严格的培训中成长起来的医生,1990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扎根一线,从住院医师到独立承担科研,从援蒙支边到授课培训,她在医教研领域全面开花。这也为她带领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不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

作为科主任,在她的牵头下,医院成立了慢喘病门诊及戒烟门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和戒烟指导;建立了海淀区无创机械通气培训基地,为海淀区培训大量的机械通气技术人员。2010年,呼吸康复中心被评为海淀区重点发展学科,申请了多项科研项目,并拓宽了业务范围。2020年,孙丽主任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未知中勇敢前行,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她以“拓路者”的姿态,“医”路征途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实足迹。

扶摇直上 传好可持续发展的“交接棒”当前,中关村医院呼吸康复中心的人员梯队已经形成,如何让我们的人才走出去,把新技术、新理念带回来,让科室走得又稳又远,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孙丽主任将呼吸学科人才培养、科室建设、行业发展「三驾马车」方略融合于科室的发展战略她说:我已经把我所学、所见、所想在科室建设的当前阶段传好了交接棒。但学科永远在发展,医院也要完成三级康复医院的转型,科室接下来如何发展,我们必须向外学’”。呼吸康复中心病人多、病情重重症监护病房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科室主任孙丽必须保证自己不断进步的空间通过讲课、进修、专家查房等多种方式加强科室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她也会带领团队的成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参与学会活动让他们尽快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从而不断提升科室的发展加速度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没有捷径,只有勤学笃行、持之以恒才能实现。——孙丽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