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守护生命的“溪流” 与病人感同身受
2024-12-13

在中关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7点半就开始上机治疗了,为了保证血液透析室的正常运转,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科室主任杨涛和在班的医护一样,每天7点前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患者口中的他

生命线的守护者

他也会手把手地

教家属如何监测患者的血管通路

 

他就是

中关村医院

肾脏康复中心主任杨涛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医路求索——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年,是杨涛来到中关村医院担任科室主任的第4年,也是他成为医生的第25个年头。

 

高中求学时,杨涛有两个梦想——军人、医生。1994年,杨涛从河南高考大军中突出重围,以优异的分数进入了第一军医大学。他在想当军人和想当医生之间,选择成为一名「军医」,并在大学期间成功入党。

 

医生的初心、军人的责任、党员的使命,杨涛无论是在临床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以严谨细致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时刻把病患疾苦排在首位,每天7:00前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放弃休假、带病坚持工作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一边总结临床经验,一边不断学习,汲取新兴理念和技术,与先进的医学发展接轨。

 

2015年海淀区卫生系统高层次技术人才;2016年第八届海淀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海淀区知识型职工标兵提名;2017年度海淀学习之星.......一项项荣誉见证着他的来时路,也激励着他不断攀登医学更高峰。

 

路求索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医如既往——穿上白衣就要对得起这身白衣


杨涛常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仁爱之心,想方设法的解决病人痛苦,设身处地想病人所想。

 

杨主任,我这个手术安排到什么时候?

杨主任,我爸血管又堵了

周一去中关村医院住院可以吗?

 

刚安排好一位从内蒙古赶来手术的肾病患者,又要协调一位河北患者的住院事宜。他的通讯录,除了来自北京的患者,还有一大部分来自华北、东北地区,当患者有困难求助时,从疾病咨询到住院手术,他总能亲力亲为,安排的事无巨细。

 

穿上白衣就要对得起这身白衣杨涛说,有时候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不够准确,或者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有疑惑,得了肾病要怎么治疗?为什么要减少长期导管放置?终末期肾病是没救了吗......这时,他就会耐心地用简单易理解的方式为患者解答。

 

有时候是一张直观的图片,有时候是生动形象的比喻句。遇到患者和家属难以理解的专业解释时,杨涛主任常常拿身边的事物打比方。导管的管径比较粗,会占据很大一部分血管的位置,导管会引起中心静脉狭窄与闭塞。就像一棵树倒在一条小溪里,时间长了,树周围就会堆满石头和淤泥,慢慢堵住溪流。


杨涛认为

肾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是个持久战

让病人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病情

疏通心理障碍

慢慢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路径

 

医往无前——前路漫漫亦灿灿

 

2020

杨涛来到中关村医院

担任学科带头人

在医院的支持下

着力推进科室规范化建设

建立和健全了肾内科病房、肾内科门诊

及血液净化科的科室体系

 

以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及维护为特长;以肾脏康复为学科特色;建立多元化的肾病诊疗保障;配套专业化的血液净化设备,中关村医院肾脏康复中心医疗团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专业实力已经步入北京市第一梯队的行列

 

2021,由杨涛主刀,中关村医院血液净化科顺利完成了医院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为了北京市少数几个可以建立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的医院之一;

 

2024年初,中关村医院血液净化科团队执笔我国首个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在血管通路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0244,中关村医院肾内科(肾脏康复科)病房正式成立,患者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肾病问题。

 

日拱一卒无有尽

功不唐捐终入海

随着科室规模的增大

业务范围不断延伸

团队在人才培养上也加快了步伐

 

杨涛表示,未来,科室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发展做出相对应的成长规划,建立规范化的医生梯队和护理梯队,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只有做到足够规范,才能减少差错,科室才能走得更长远。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