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为全面推进国家标准化建设,将医保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驶入“快车道”
知识链接:
DRG是按照患者的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用有限的医保基金为参保人购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激励医疗机构和医生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促进分级诊疗,让医保和医疗“相向而行”。
中关村医院为推进CHS-DRG付费方式改革工作,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特别邀请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清单组组长焦建军、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主任玄律讲授DRG相关政策解读及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
焦建军组长从实行DRG“新三年行动计划”、“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思路开始,解读医保结算的规范填写,在DRG付费方式下定点医疗机构如何做才能够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焦组长特别强调医保结算清单与病案首页的差异,通过多个案例指出结算清单是医保双方共同认可的交易凭证,是医保管理部门购买医疗服务的信息载体,医院医生掌握核心内容“干好、写好”顺应医保制度改革。
玄律主任围绕CHS-DRG分组定义、分组逻辑、命名规则、分组付费方案、推行目的、模拟运行情况、实施范围、实际付费政策等进行详尽讲解,强调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以“质”取胜,提升数据填报质量,做好成本控制、减少医疗消耗,平衡发展。
与会人员结合DRG相关付费政策实施后医保管理部门与医院如何清算、科室特殊病例支付等问题向专家请教,授课专家耐心解答,为医院和临床科室指明方向。
副院长兼工会主席许影丽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北京市自2022年1月1日起已全面实行DRG结算工作,临床科室在保证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规范疾病诊疗路径,做好病案书写;病案管理部门要做好病案首页填报质控;职能部门要做好DRG结算流程梳理、舆情监测等事宜,2022年稳健前行开好局,全院合力、攻坚克难,保障改革运行平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