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朋友说:“快帮忙劝劝我妈吧,天天买保健品,自己线上线下的买,还让我帮她买,怎么就那么相信呢!”
其实,这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只是朋友的爸妈,我自己的父母、亲戚长辈、朋友们对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普遍存在误区,过度相信保健品所谓的疗效宣传,甚至有些人直接拿保健品代替药品,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首先,我们这里说的保健品,是指保健食品。“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保健食品。其次,我们要明确:保健食品不等于药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摘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由此可知,保健食品和药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食品是否可以代替药品呢?答案更是否定的。一种新药品的面市,必须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保健食品没有规定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所以,保健食品虽然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但其对于疾病本身治疗效果不大,并且在治疗安全性上得不到保证,故不能替代药品。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保健食品和药品区别明显,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因此,您有不适症状,请于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在医生及药师的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以免延误治疗、损害健康。
作者:丁寅子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