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里面有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希望再过若干天,当逆行的勇士们从前线平安凯旋时,当市内定点医院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病人出院时,当最后一名密接人员撤离观察点时……当我们回看自己在后方的心灵日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是怎么度过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也为战胜疫情而竭尽了全力。”
当全国各地的呼吸、重症、感染等同行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时,湖北地区以外的“外科人”似乎突然陷入了有心有力却无处使的失落之中。作为中关村医院外科人,回看一个多月的外科“微信工作群”,内心又有些许安慰:原来,我们每个“外科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时间追溯到2020年1月14日,护士长杜鹃在科室群里转发了《不明原因肺炎新进展》的PPT,督促全员进行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进,对新冠肺炎的了解不断加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已经从第一版学到第七版,而相关的《防控方案》也已学习到第五版。除参加相关培训、考核外,轮休在家人员每天会通过微信视频参加科里早交班及全员科会,这已经成了疫情期间的外科常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全科人员积极响应并支持医院的各项工作:
积极响应医院“应急救治队”报名,加入“支援前线预备梯队”。
外科护士陈锦雯响应医院需求,成为备战驰援小分队的一员。参与ICU、急诊、呼吸科的轮转培训,紧急支援到急诊工作。
外科医生杨爽因疫情需要,既借调期满后继续支援120一个月,期间多次参与转运“疑似、密接”人员。
根据疫情期间科学防控要求,对外科急诊诊室多次规划合理空间,对治疗区严格管理,对生活区重新规划,定期消毒擦拭。
医院、工会、科室领导都在各个方面关心着每一位职工,让我们心里备感温暖。
科里护士苗晶晶13岁的女儿确诊患免疫系统疾病,牵动了全院的心。科室发动集体力量筹集善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收到了来自医院兄弟姐妹的爱心和鼓励。
为减少人员聚集及物资消耗,科室根据工作量灵活控制每日在岗人员。护士长像个“管家婆”一样严密监控病区所有人员的出入,真正的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科里早期分配到的一件“一次性”防护服,被随时备战的人员每天练习穿脱“蹂躏”了无数遍。
我们制定了多个疫情期间的应急预案、告知书等相关规定,为医院的防疫安全提供保障。对每一位患者、陪护、家属进行防护知识宣教、手卫生指导等。
在严格控制新入院风险的原则下,在医院多个科室协同配合下,进行了多台阑尾炎伴穿孔、腹股沟疝伴嵌顿、肛周脓肿伴肛瘘手术,内、外科彼此之间的远程、实地会诊,也确保了全院住院病人疫情期间的诊疗需求和安全。
我们虽然不在前线,但我们把后方当“疆场”,始终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目前疫情防控的最新阶段,外科也应患者需求,向医院提出申请,按照《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控指南》对患者进行14天的体温监控和随访,已预约甲状腺癌、乳腺癌、腹股沟疝等手术患者,将按医院的要求逐步开展择期手术。疫情终将过去,回看后方日记,记忆中留下“外科人”共克时艰的足迹,那将成为鼓舞我们在疫后继续携手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李强 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