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最美的他们这样说
2019-08-20

今年的“中国医师节”中关村医院评选出34名优秀医师、10名最美医师、22名优秀对口支援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他们是全院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们这样说——

 

杨健:从医二十余载,时刻牢记当初踏进神圣的医学殿堂,曾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天重复着平凡的医疗工作,有苦有累,有哭有笑,记得自己第一次单独值夜班时的战战兢兢,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抢救危重患者时的慌张不安,记得第一次被无理取闹的患者气得大哭,记得救治成功的第一个重症患者出院时给我的深深鞠躬……医生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多年所学,抽丝剥茧百转千回,最终力挽狂澜战胜疾病时,深深体会到职业的成就感、自豪感。医生的责任就是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只有勇于担当医者的责任,不忘医者初心,治病救人,最终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提炼和升华。

 

李晶晶:从刚刚走出校园的懵懂青年到如今的不惑之年,我在中关村医院工作已有整整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来,我目睹了医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我感受到,社区医生虽成不了“国医圣手”、练不成“神医妙手”,但要在常见病、慢性病方面成为一名“业务能手”和“行家里手”,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小痛小病”。社区卫生不只是坐堂行医,更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到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服务,宣传家医服务,切实让群众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便捷便民,把卫生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刘振华:在新疆和田市维吾尔医医院工作的一个月,对我而言是一段宝贵而难忘的人生经历。一个月的时间很短,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很珍惜,也很幸运在和田人民脱贫攻坚战中能够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扶贫先扶智,在了解受援医院基本情况后,首先是调动当地科室的医护人员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在有限的条件下,对科室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框架搭建起来后,通过知识讲座、病例分析、离体牙及椅旁手把手带教,经验交流等方式,对口腔内科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进行规范带教,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尝试把口腔科的预约、回访等优质服务复制过来;同时对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也进行了初步的传授和培养。在临床带教的同时,我们还完成了有关孕妇、幼儿、小学生、留守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宣教和义诊。

 

赵运洲:有句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援疆的一个月百分之九十是收获,困难顶多百分之十。现在举全国之力支援新疆建设,躬逢其盛,与有荣焉。在这个大背景下,能投身其中,为这么宏大的一件事儿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一件很有意义并且值得骄傲的事情。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这个层次的需求离不开成就感,而援助工作可以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有一种说法“要勇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援助京外地区对我们而言就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接受新的挑战。在这一个月中,我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深入地了解了南疆的厚重历史、风土人情和当地的现状。这是一份难忘的经历,不论是业务上还是人生阅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