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具有细胞毒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正常细胞中分裂、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等易受影响。尽管多数不良反应所导致的后果较轻,但某些严重的毒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严格掌握化疗的适应证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胃肠道反应 是化疗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大部分化疗药物(如(DDP、CTX、ADM 等)刺激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区及对胃肠黏膜上皮有抑制作用引起呕吐。患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反应,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应指导患者饮食,患者应按医嘱及时应用止吐药物(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联合地塞米松可提高疗效),一般在给化疗药物30分钟前开始应用。呕吐时侧卧以防误吸,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并记录呕吐物的质、量。呕吐频繁者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FU、MTX等常引起腹泻,腹泻患者需进食少渣饮食,注意肛周卫生,遵医嘱应用止泻剂。长春碱类药物可引起便秘、腹胀,应对症处理,酌情用缓泻剂。5-FU、MTX等还可引起口腔炎、舌炎、胃肠道溃疡等。主要是对症治疗,止疼、外用中药、补充维生素等。
二、骨髓抑制 各种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不同,出现持续时间以及恢复的快慢也不同。似以异环磷酰胺、紫杉类等药物骨髓抑制程度较重。VCR、DDP等骨髓抑制较轻。一般在化疗后7-14天白细胞降到最低,继而血小板可降低,严重时血色素也降低。患者易出现感染、出血、贫血,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病室空气消毒,减少户外活动及探视次数、人数;应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瑞白),必要时输成分血等;血小板降低时,应预防出血:嘱病人减少活动、避免磕碰,做好生活护理,必要时输注新鲜的血小板及应用升血小板的药物。化疗期间每周査1-2次血常规,及时了解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情况以及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情况。
三、肝脏毒性 肝脏是化疗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变性、坏死及胆汁淤积等改变。通常表现为急性过程,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常见药物有MTX、CTX、ADM等。大剂量化疗、放疗易引起肝静脉闭塞病,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肝大、腹胀及不明原因体重增加。用药前应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可在化疗同时应用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甘利欣等)。出现肝静脉闭塞时应对症支持治疗。
四、肾及膀胱毒性 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及膀胱排泄,大剂量应用时可发生肾脏及膀胱的损害。表现为尿素氮、肌酐升高,轻度蛋白尿、镜下血尿。严重时可出现少尿、无尿、肾衰竭、尿毒症。常见药物有DDP、MTX、CTX、异环磷酰胺等。因此,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化疗期间要增加饮水量,加快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排出。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准确记录出人量,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呋塞米利尿。应用 CTX、异环磷酰胺化疗期间注意有无血尿,患者每天饮水量应在4000ml以上,以稀释尿中药物浓度,防止出血性膀胱炎。
五、心脏毒性 主要为心肌损害,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活动性呼吸困难、水肿等,有的可出现不可逆的心衰。主要药物有ADM、HH等。化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决定化疗方案。化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心律、脉搏、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神经毒性 主要见于应用长春碱类药物、DDP、MTX、5-FU、奥沙利铂等,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肢端麻木、感觉障碍、四肢无力,严重者伴有便秘、麻痹性肠梗阻等。大剂量应用Ara-C 可引起脑部病变,如头痛、嗜睡、淡漠、惊厥等。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应及时停药,停药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必紧张。应调节饮食,多吃含维生素多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对症处理,冬天外出时可戴手套、口罩,保护手足。
七、皮肤毒性 化疗药物引起的全身皮肤毒性反应为脱发、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及皮疹。如ADM、VP-16(依托泊苷)、CTX等可以通过血液循环造成皮肤毛囊的损害,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MTX、5-FU等使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化疗前应向患者解释毛发变的稀疏或全部脱落只是化疗期间暂时现象,化疗结束后可以重新长出毛发,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化疗患者应避免日晒,皮肤角化及色素沉着停药后多可恢复。
八、肺毒性 常见化疗药为MTX、CTX等,临床表现常缓慢发展,咳嗽、呼吸短促、早期肺部可闻及小水泡音,晚期可呈不可逆的肺纤维化改变。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定期胸部X线检査及肺功能检査,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
九、其他 生殖系统毒性、过敏症状、继发性肿瘤、内分泌改变等。